刘沐鑫,男,蚌埠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研究生导师。安徽省化工学会理事、中国化工学会专业会员、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会员、蚌埠市能源领域专家库专家。
潜精研思,积极践行教学改革
刘沐鑫老师始终工作在教学的第一线,积极承担教学任务,先后承担多门主干课程的教学工作。他立足学校办学定位,突出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教学特点,坚持OBE教学理念,从“思-教融合”、“科-教融合”和“赛-教融合”三个方面推进教学改革,先后主持省级精品线下开放课程《化工原理》和省级线上线下混合课程《化工分离工程》。他积极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方式,开展翻转课堂教学,主讲的《化工原理》的网络访问量超过290万人次。他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专业知识的积累与总结,并在此基础上编写了《化学工程与工艺实验》和《煤化学化工实验指导》两部教材。
2018年以来,刘沐鑫教学质量考核成绩均为优秀,在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2021年和2022年度“毕业生心目中的好老师”评选中均获得一等奖,在2022年“我心中好导师”评选活动中获得“我心中好导师”称号。
积沙成塔,勇于探索科研之路
在做积极探索教学改革的同时,刘沐鑫也从未停下科研的脚步,他积极探索新的热点研究领域,扎实做好基础研究,以科研促进教学。
发展煤直接液化技术对于增强我国能源自主保障能力具有重大意义,然而,结焦问题是煤直接液化工艺推广应用的技术瓶颈之一。刘沐鑫经过多次实验、论证,揭示煤直接液化过程结焦的化学本质,为发展煤基础化学及煤炭转化理论,提升煤制油工艺的稳定性、安全性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他主持了该方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研究的成果先后在Fuel,Energy & Fuels等能源领域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SCI论文20篇。
刘沐鑫及时将科研过程中的发现和成果引入到教学当中,例如,将煤直接液化油煤浆预热器中结焦现象与边界层的传质和传热的关系作为《化工原理》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加深了学生对边界层的认识;在《煤化工工艺学》的教学中引入自由基加氢匹配理论,使学生增加了对煤直接液化工艺优化的认识深度。
刘沐鑫在科研工作中,也始终关注、支持地方产业的发展。甜叶糖产业是安徽省的优势和特色产业,作为蚌埠学院化工分离纯化工程技术中心的负责人,他将甜菊糖苷的分离提纯为代表的糖和糖苷类物质的分离作为中心的当前重点研究课题。自2019年团队成立以来,研究团队积累了丰富的开发高效、节能、绿色环保分离工艺的经验,具备了开发针对复杂混合物系的分离过程的能力。团队成员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产学研项目15项。
严慈相济,指导学生竞赛屡获佳绩
基于“学以致用”的思想,刘沐鑫带领学生们参加化工实验大赛和化工设计大赛,在赛教融合过程中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运用知识于实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使学生意识到学习本课程的价值,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自主学习能力。
在化工设计竞赛长达8个月的备赛过程中,刘沐鑫和指导团队老师始终以生为本、严慈相济开展工作。备赛过程漫长煎熬,教师和学生身感疲惫。刘沐鑫老师耐心安抚学生情绪,经常谈心谈话,无微不至地指导比赛过程,让同学们看到自己在一点一滴的取得进步,从而坚定参加比赛的信心。这其中付出的艰辛和汗水,凝结成上千页的文档和近百张的图纸……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刘沐鑫老师和指导团队老师的共同努力下,近年来,指导学生参加学科技能竞赛屡屡获奖:获得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国家二等奖2项、国家三等奖4项、赛区一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此外,在全国大学生化工实验大赛、全国大学生市政环境类创新实践能力大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安徽省大学生生态环保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得省级和赛区奖15项。
刘沐鑫老师热爱教育工作,每当谈到学生时总是笑容满面。他常说,教师是世界上最无私的职业,只有教师愿意把自己毕生所学毫无保留地教给学生,希望他们青出于蓝,为国家和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正是这种信念的支撑,得以让他坚定信心、孜孜不倦地把一腔热血奉献给教育和科研事业。(编辑:毛星懿;审核:黄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