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思政教育这把“盐” 蚌埠学院探寻思政理论教学新思路
发布时间: 2018-01-12 浏览次数: 8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应该是什么样?最近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的专题节目《润物细无声,讲好思政课》引起热议。通过思政课双语教学推进人才培育的国际化与本土化,采用“项链模式”的思政课教学打破学院、专业和部门的壁垒,打造思政教学“博士团队”……片中上海外国语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的思政课教育探索彻底颠覆了人们对该课程枯燥讲授的刻板印象。

112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全体教师集中观看影片,通过观影对照自身教学,看差距、学方法、破思路。影片中对思政课堂的成功拓展,极具启发意义,让大家开阔了视野,看到了思政教学模式创新的无限可能;同时也引发关于因材施教的再思考。大家纷纷表示思政教学要用有“温度”的理论呵护思想的成长,这个“温度”应来自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来自于将理论教育与学校实际紧密结合的特色开拓、更来自于对学生成才需要的精确把握。观影也让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老师们形成共识——思政课教师必须应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对思政教育的新期待,以丰厚的学养、稳健的步履、不懈的探索,承载育人使命,不负时代重托。

在焦点访谈的这部专题片中,将思政教育比作“盐”,意指要用思政之“盐”为知识调味。蚌埠学院作为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高校,与片中高校虽有办学方向与层次的差异,但立德树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育人职责是相同的。近年来,学校积极加强思政教育探索,继推行“思政辅导员”制度、打通辅导员和思政教师的育人通道后,大力拓展思政实践教学活动,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开展学生思政研学,并逐渐形成机制;与此同时,积极尝试在思政课教研活动中,打破教研室界限探讨课堂教学学理展开的共性问题等等,各项探索有力推进思政教学改革、提升了教学成效,形成思政教育的强大合力。

“无盐不成味”,调制育人的“饕餮盛宴”离不开思政这把“盐”,如何抓好这把“盐”,蚌埠学院行进在路上。(文/赵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