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质量推进系列报道之十】用新方法建设“新课堂” “新课堂”学生成“新主角”——蚌埠学院适应新时代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 探索特色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发布时间: 2018-06-15 浏览次数: 7

 

为适应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外语水平的新要求,蚌埠学院结合学校人才培养定位和综合素质要求,积极引入教学新手段与新方法,打造新课堂,不断提升外语教学水平,学校外语教学质量逐年提高。

外国语学院作为学校外语教学的主要承担部门,积极贯彻学校关于加强外语教学改革的意见,鼓励教师大胆采用新技术,运用新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外国语学院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和研究发现,蚌埠学院学生入学英语水平总体不高。学生大多来自皖北农村,从小接受的都是哑巴英语教学,应用能力不强;从教师方面来说,大学英语教育教学改革虽然进行了很多年,但照本宣科的传统教学模式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上述诸多不利因素阻碍学校英语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要求大学英语教育应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为主,而蚌埠学院更是以“地方性、应用型、工程化”为办学定位,近年来,外国语学院把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为目标,将数字化、混合式教学模式和过程性考核相结合,逐步改变了教师照本宣科的传统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堂教学改革取得喜人成果。

 

“数字化”课堂打造立体式教与学

在网络教学飞速发展的今天,蚌埠学院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也在时刻跟紧数字化的步伐。在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上,大学英语教师们探索使用网络APP与学生进行互动,“超星学习通”成为了他们的第一选择。目前蚌埠学院所有的大学英语教师已经完成“超星学习通”的注册,课前将相关学习资料上传至客户端,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课堂上进行即时测验,对学生们的自学情况进行检查。“超星学习通”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也大大提高了课后作业教与改的效率。

公外第一教研室主任蔡育红老师每次上课都会在客户端上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指定时间内完成,她随后在客户端中批改作业并且解答学生的问题。蔡育红老师介绍,这样的线上学习给学生传递学习压力的同时,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相对于过去的教学,在“超星学习通”上这一套新型的英语学习方式已经获得了200多名学生的点赞,受到同学们的广泛认可。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17级制药工程专业的解明同学就常在APP里为蔡育红老师点赞,他提到蔡育红老师经常通过“超星学习通”布置有助于提高英语学习兴趣的趣味作业,如英语话剧表演、英语问卷调查等,也会在“超星学习通”上发布很多与四六级英语相关的信息,为他们顺利通过四六级考试提供了帮助。“临近期末考试,老师还会通过APP送上考试祝福,提振了我们的信心,也让我们感觉很温暖。”解明说。

 

学生使用“超星学习通”APP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

 

大学英语公共课教师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人工阅卷存在效率不高、缺乏客观性等种种不足,于是,网络阅卷应时而来,成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一项非常重要的举措。网络阅卷既能够适应英语四六级考试的答题与改卷模式,也能够创造公平公正的改卷环境,做到“教改分离”。在网络阅卷过程中,客观题由机器阅卷,主观题由阅卷老师批改,每位阅卷老师只批改一种题型,且无法了解到学生的姓名、学号等个人信息。在教师阅卷的同时,教研室主任通过网络阅卷系统展开实时监控,对阅卷老师已批改的试卷进行抽查,在教研室主任抽查的基础上,教学副院长还要宏观把控老师批改试卷的分数段,一旦有异常差距的分数出现,便会要求阅卷老师解释原因以至重新阅卷。在这样严格的阅卷形式下,从根本上杜绝了偏见分或人情分,学生对阅卷结果的公平性也很满意,上学期无一名学生对英语试卷申请复查。

为了更好地与学生课下进行互动,让他们获得更多的英语学习资料,以及得到教师的即时帮助,外国语学院还创建了英语学习微信公众号——“BBU英语之声”。该公众号分为三个板块,分别是“I学堂”、“I讲堂”和“I识堂”。“I学堂”主要发布与课堂相关的学习资料、英语学科竞赛及四六级考试相关信息,还会推送英语成绩优秀的同学“学生star”的学习成长故事,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I讲堂”中主要推送优秀的教学教改视频,以及优秀英语教师的资料,让学生向各种风格的老师学习,以集百家之长;“I识堂”则是为了拓展学生们英语文化知识面,通过后台的评论及回复促进师生间的交流。外国语学院希望通过这个公众号,不仅仅能给学生提供学习资料,帮助学生进一步加强自主学习,做到课上与课下的无缝连接,也让学生感受到学校对他们英语学习的关心和重视。

蚌埠学院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数字化的改革探索,不仅仅是为了“跟上时代”,更是为了能让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感觉老师无处不在,随时与学生零距离的交流,让学生重新审视英语学习的方法,燃起对学习英语的兴趣之火,这才是蚌埠学院英语课堂教学改革最终的目的。

 

“混合式”教学方法翻转传统师生角色

为了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发挥大学英语在人才培养方面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混合式大学英语教学方法的推广愈发迫切。混合式教学方法,即将在线教学和传统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的一种“线上+线下”的教学方法,通过两种教学组织形式的有机统一,把学习者的英语学习由浅层次引向深层次。

混合式教学方法没有统一的模式,都以教学效果最大化为追求,经过不断地探索和尝试,摸索出线上和线下的最佳搭配。蚌埠学院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方法大致可被分为“翻转课堂”和“微课”两大部分,充分利用线上和线下的优势双重优化课堂教学。

翻转课堂,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和自主权由教师转移给学生,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外国语学院的大学英语教师在课前要求学生独立进行相关单元背景知识的了解和思考,课上作自己的研究成果分享,接受老师和同学们的点评,发现不足,不断改进。

公共外语第二教研室的陈玮老师在讲授《新编大学基础英语综合教程》第四册第五单元的时候,就将翻转课堂的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对课文In the News的教学过程进行了精心而富有新意的设计。他的学生以blog(博客)为主题,在课前对blog的定义、使用方法、创建途径等进行了深入的了解,课堂上师生采用连环提问、层层递进的方式,启发学生对博客进行关注和认识。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让学生沉浸在英语学习的良好氛围中。“师生、生生互动积极,学习兴趣浓厚,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建构主义教学理念。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公外第二教研室主任汪静老师如此评价。

 

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

 

外国语学院本学期组织王蕊、吴继红、徐善文等7位教师举行了类似的示范公开课,每次公开课后均召开公开课评议活动,讨论翻转课堂教学的实施环节以及教学效果等,为外国语学院深化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外国语学院还要求大学英语教师积极录制“微课”,在课堂上对某个知识点的教学进行约15分钟的完整摄录,后将视频上传至学习平台供学生课后进行知识点的复习和巩固。这种短小灵活的视频教学模式一经推出就受到学生的欢迎,如今微课已经成为教师教研和学生学习经常参考的重要教学资源。

目前,外国语学院已将教师按照各自特长,分为不同方向的课堂教学改革实践小组,逐步将混合式教学方法运用到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正在探索更多的混合教学形式,以发挥混合式教学方法在英语教学中的最大功用。

 

“过程性”考核让放下手机不再困难

过程性考核也是外国语学院课堂教改的重要内容之一。过程性考核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价值态度,学习兴趣、动机、习惯等。过程性考核和结果性考核相结合使用,颠覆了以前的“一考定成绩”的考核方式,能够更加保证评价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客观性。

2009年开始,外国语学院赵生学老师就开始尝试实行课堂教学过程性考核,经过9年左右的教学考核实践,逐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过程性考核办法。他主要采用两种方式让学生们参与进来,一是课堂上对每个问题赋予一定的分值,由学生回答并进行个人加分;二是采用分组的形式加强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与沟通交流。

过程性考核的赋分方式是对难易不同的问题赋予不同的分值,每位同学每次课根据回答或解决问题的难易和多少得到不同的分数,每人每次课的最高得分为10分,超过10分的不计或作为虚拟分“赠送”给得分不超过2分的同学,得到虚拟分的同学必须实际参加活动才能按比例激活虚拟分,将其转化为自己本节课的现实分。这样的做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解决的积极性,也能锻炼学生将来到社会上的适应能力,让他们明白“自力更生”、有能力且积极行动的人才能夺得高分,才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抢得先机。

充分发挥团队的激励和约束作用也是赵生学老师重点采取的一个方法。他将班级随机分组,然后,对每个组进行整体考核,按照“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管理理念,将个体利益与团队利益捆绑在一起。一个学生可能不怕影响老师的心情,但一定会在乎他所处的团队的利益。所以“玩手机”、“睡觉”等不守纪律的学生不仅会受到组里其他成员的监督,还会自觉地自我督促。这种考核方式不仅促使他们为了共同的荣誉而努力,强化了团队意识,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还培养了的责任感。

学期末,学生的英文才艺、笔记、网上学习记录等学习过程材料以及考勤也被纳入赋分考核。汇总学期分数时,每位同学都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己和其他同学的一次次过程考核的分数,自己的学习过程被认可的同时,也提高了个人的学习自信,增强了个人融于集体的品质。

在实行过程性考核的整个学期,学生们上课纷纷参与进来,课堂氛围也变得活跃起来,达到了传统授课不能企及的良好课堂效率。17级材料物理班学习委员俞晓慧说:“分组和赋分方式,将学生变为了主体,给英语课堂带来了很多惊喜,促使很多人放下手机,走进英语的世界。”

经过多年的探索,蚌埠学院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仅2017年就有11人在省级学科竞赛中获得佳绩,其中,17英语(升本班)罗园园同学在在2017“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安徽赛区)中荣获二等奖,在“安徽技术杯”首届安徽省大学生国际商务模拟谈判大赛中荣获二等奖;14英本商务2班伋升萍同学在安徽省高等学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中荣获二等奖;16英语班的许敏同学在2017年度全国高校图书馆“外研讯飞”杯英语经典诵读大赛中荣获诵读达人奖。2人在市级学科竞赛中获得荣誉,其中,14英语商务2班的鄢德宇同学荣获上外“留学杯”蚌埠市第二届英语口语演讲大赛一等奖。同时,教师也在各类省级教学大赛中表现优异,蔡育红老师荣获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一等奖,彭睿老师荣获安徽省“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视听说课组二等奖,王蕊老师荣获安徽省移动教学大赛商务英语口语组二等奖。

 

学生荣获“外研社杯”大学生英语挑战赛安徽赛区二等奖

 

“在未来几年里,我们将以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契机,将数字化、混合式大学英语教学方法和过程性考核逐步落实到大学英语教学各个环节中。”外国语学院副院长赵生学表示,学院将系统整合现有的改革成果,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努力开创大学英语教学的新局面,为蚌埠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贡献智慧和力量。(撰稿:学生记者任静 王明雪 吴雪晴 陈昕怡 解明珠 张曼;编审:黄灿 袁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