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时 研学助民生——蚌埠学院大学生“三下乡”调查团走进大别山

发布者:dwxcb发布时间:2019-07-16浏览次数:55

711-13日,蚌埠学院外国语学院大学生组成国情社情调查团,赴舒城万佛湖镇荷花村开展主题为扶贫开发和人居环境整治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活动。

荷花村坐落于大别山麓,隶属六安市。调查团711日从蚌埠出发,12日撑伞在雨中跋涉许久,来到了荷花村党群活动中心。当地扶贫工作负责人束寿宏热情地接受了大家的采访。束寿宏介绍,荷花村脱贫工作的中心在产业扶贫上,按照“安徽省产业扶贫(特色种养业)三大行动路线”进行合理规划,通过帮扶村民举办养殖业、种植业、发展产业提供劳动就业岗位等方式打响脱贫攻坚战,并取得了重大成果。

通过采访考察,同学们了解到,荷花堰旅游景区项目就是荷花村的“一村一品”。因该村毗邻国家5A级景区万佛湖旅游风景区,两地水域相通,陆路畅通,为乡村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地理优势。在万佛湖镇政府的支持下,荷花村规划用地800亩,进行招商引资建设了旅游景区荷花堰。正值盛夏,在荷花堰景区内,队员们有幸一睹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盛景。古色古香的园林式建筑、葱葱郁郁的园景,天蓝气清的居住环境,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游玩避暑。目前园区建设提供的三十多个就业岗位,优先满足了村孤寡残障等特殊人群的就业需求;同时,园区的建设租赁了大量农户耕地,农户每年可获取一定的租金收入,也得以腾出大量耕作时间用来进行其它生产活动,达到多方面创收。调查中,同学们还了解到,荷花村贫困人口还有2635人,大部分是失去劳动能力的孤寡残障人士。针对这个群体,村里已采取直接补助措施,评“五保”和“低保”,为他们提供每年5000元到10000元的经济补助。此外,还有临时困难补助、大病救助补贴、当地企业扛起社会责任适当救济等措施作保障,特殊人群的温饱问题也得以有效解决。

在脱贫路上精准发力的荷花村在政府“两兜底”政策的支持下,产业扶贫和政策扶贫双箭齐发,贫困指数已从2014年的13.0%下降到1.7%,已被列为“安徽省乡村旅游示范村”、“舒城县乡村振兴示范点”。深入基层参观调研,虽然时间不长,但同学们表示,所见所闻让他们看到荷花村根据自身地理优势,发展乡村旅游业、低碳环保的产业扶贫措施,更深刻理解了新时代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

713日,实践团队精心准备了垃圾分类的相关材料,在“荷花村扶贫开发暨人居环境整治大学生调研报告会”上做了简短的垃圾分类宣讲。荷花村各村民组长参加了本次报告会。实践队员向到会人员分发垃圾分类宣传单,从垃圾危害、垃圾处理方法和具体垃圾分类三个方面做了宣传,着重强调了垃圾分类不当会造成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质污染,以及填埋、焚烧垃圾会有损居民身心健康,说明垃圾分类和正规回收利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实践队员们同时也提出建议,在村中建立再生资源回收站点,发展资源回收产业,一方面提供新的岗位帮助脱贫,一方面有效推进垃圾分类保护环境,为更美好的荷花村、更美好的生活多做贡献。

大胆探索、积极创新、踏实肯干、实事求是是荷花村在发展过程中弘扬的新时代精神。在党和政府提出的“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下,荷花村奋力自强,走出了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一跃成为乡村振兴的典范。农村发展是国家繁荣复兴的缩影,本次“三下乡”活动为大学生拓展了学习探索的空间;走基层,让他们感受到了农村发展的广阔天地;活动也让大学生看到了党的领导力和决策力,进一步了厚植了他们的爱国爱党情怀,坚定了他们不忘初心砥砺奋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督促他们在大学校园练就过硬的本领,学以致用,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时代伟业。(撰稿:王秀梅;编审:黄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