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同行---我校优秀统战人物系列报道之二】从历史长河中涵养书香气——访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文学与教育学院副院长何蕾老师
发布时间: 2018-04-04 浏览次数: 211

  

一袭红裙,落落大方,平易近人,满身书卷气是何蕾老师给人们留下的第一印象。200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多年来致力于唐宋文学和文化研究,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CSSCI来源期刊论文10篇,CSSCI来源集刊论文2篇,CSSCI扩展版论文1篇,现为蚌埠学院文学与教育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已然成为我校青年教师中的中坚力量。除此之外,她还有一个很多人不知道的身份:中国民主同盟盟员。

 

 民盟盟员: 心系教育 找到组织

201212月,经民盟蚌埠学院总支主委欧阳冰老师推荐,何蕾正式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对民盟这样一个由从事文化、教育、医疗相关工作的高、中级知识分子组成,平日以参政议政和开展公益活动为主的党派,何蕾感觉很适合自己。成为盟员以后,何蕾很快融入了进去,不断运用自己的专业背景,积极参加民盟组织的活动,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20138月,民盟安徽省高等教育研讨会在蚌埠市召开,此次会议主要探讨了关于高校发展的问题。会议中,何蕾积极行使民盟盟员权利,提出了自己关于青年教师发展的思考。她在发言中指出了青年教师的发展存在的诸多问题,例如收入低、工作压力大、职称晋升空间小、学术平台小等。她建议蚌埠大学城各所高校能够共享学术资源,以提高青年教师的科研竞争力。为了进一步落实解决青年教师发展问题的想法,何蕾在蚌埠学院组织了青年博士论坛,邀请大家一起探讨学术话题。论坛以灵活的形式和有趣的主题,受到青年教师的欢迎,为青年教师提供一个共同交流学习成长的平台。

继高校论坛活动后,民盟又组织了一次“禁毒”主题活动。在此次活动中,何蕾和其他盟员一起参观了戒毒所。在参观过程中,何蕾了解到吸毒人员戒毒之后的复吸率非常之高,深刻地感受到毒品的危害之大,明白毒品是万万不可尝试的。通过在戒毒所的身临其境,亲眼目睹吸毒人员的惨状,切身感受毒品的巨大危害,盟员们接受了一次直观震撼的教育,从而在日后的生活中能够主动向别人宣传拒绝毒品、远离毒品。

除此之外,民盟还组织了“爱眼日”等大型公益活动,每次何蕾都觉得颇有意义。

何蕾说,民盟是一个相对来说较为松散,自由活动性较强的组织。盟员在盟内有可以行使的权利,同时也要做好本职工作。每个学校都有民盟QQ群,民盟的相关活动信息都是从这里得知,大家自愿前往。盟员只需要年终在民盟群简单汇报这一年来有关科研、获奖情况、职称晋升、岗位变化等成绩即可。“加入了中国民主同盟,就好像是找到了自己的组织。”何蕾说。

 边塞文学:夜以继日 研究不止

何蕾对唐代文学,尤其是边塞诗兴趣浓厚。她认为,边塞诗是唐诗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部分。

有一次,何蕾不经意读到唐代诗人李贺的《摩多楼子》时,一丝困惑浮上心头,她发现《摩多楼子》在内容上是典型的边塞诗,与题目似乎有些格格不入。资料显示“摩多楼子”(即目犍连同名异译)是我国唐代的一种乐曲名,可能与经过西域地区文化过滤,借手传入中原地区的有关弘扬佛法的宗教戏剧的乐舞曲有关。这样一个特别的题目不禁使她将在盛唐时代繁荣发展的边塞诗与当时以胡乐为代表的流行音乐(即胡部新声)联系起来,决定投入到“胡部新声与唐代边塞诗创作”的学术研究中来,探讨胡乐对彼时边塞诗盛行的推动作用。

通过研究,何蕾发现,由于当时夷夏观念的转变以及受到官方的追捧和推崇,“胡部新声”大量传入中原,并逐渐风靡一时。唐代边塞诗多为旧题乐府和近体,形制短小,恰好适合充当“胡部新声”的歌词。两者的搭配可谓相得益彰。因而,“胡部新声”的传入与流行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边塞诗创作的繁荣。这一内容收录于名为“胡部新声与唐代边塞诗创作”的论文中,发表于《人文杂志》。

在研究“胡部新声”时,何蕾发现“摩多楼子”与宗教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于是顺着这个思路进一步研究了宗教语境对唐宋时期李贺评价的影响。晚唐佛教氛围浓厚,杜牧曾用“牛鬼蛇神”一语讽刺李贺的诗风怪诞诡异。而从那开始一直到南宋,因为上层阶级对佛教推崇程度的变化,评论者开始慢慢从宗教以外的其他角度品评李贺诗作的价值。何蕾认为,晚唐至南宋对李贺的评价在宗教语境的变化中完成了评价重心的转移。这一部分内容记录在论文“宗教语境对唐宋时期李贺评价的影响”中,发表于《新疆大学学报》。

尽管在唐宋文学的研究中已经取得骄人成绩,何蕾的脚步并没有因此停顿丝毫。随着对唐宋文学研究的推进,何蕾将注意力转移到了柳宗元。她从韩愈“排斥异端,独尊儒术”与柳宗元“包容多元”的思想差别入手,论柳诗“枯澹”之美。苏轼好用“澹泊”“枯澹”等词语评价柳宗元的诗,认为柳诗形貌朴实而情韵丰满。何蕾研究发现,柳诗中具有“枯澹”之美的作品,集中创作于元和五年至元和十年之间。可能是因为,在此期间,柳宗元深受儒、道两家“知者乐水”“上善若水”等观点的影响,内心逐渐变得平和,诗歌创作也讲求自然,所以作品呈现苏轼所说的“枯澹”之貌。这篇题为《“知者乐水”与“上善若水”——论柳诗“枯澹”之美》的论文,发表于《北京社会科学》。

读书态度: 痴迷经典 丰满自我

“女孩子一定要多读史书和经典文学,这样才能通明事理。”何蕾对中国古代唐宋文化的研究,让她更加清楚读史书,读经典文学对青年学子的益处。

现如今,各种青春文学畅销小说风靡校园,女孩子尤爱读言情小说。何蕾表达出对这类文学作品可能会影响处于青春期的的女生树立正确爱情观的忧虑。而史书着重现实记录,女生多看史书则能分辨事实,不被社会假象迷惑,潜移默化中提升自身面对复杂生活的辨析和处事能力。

何蕾同时提到网络小说的流行以及其受众之广泛。“网络小说很流行,我也看过很多,比如玄幻、武打等等,但我们还是应当以经典文学著作为主,经典对我们现今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仍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意义。”何蕾表示,当下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等各类文明发展飞快,古代经典文学作家所生活的社会虽然距离现代社会遥远,但其作品所蕴涵的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比如为人处世的礼仪态度、治理国家的方法策略等等,这些东西是和当下社会发展规律并不矛盾的,相反依然能够为世世代代的人们所运用,从而促使我们生活的社会更加美好。

何蕾自幼酷爱读书,不论是少年时代的金庸武侠,还是现如今对经典文学著作的迷恋,她用她多年读书的切身感受鼓励大学生要多读书、读好书,从书籍中汲取人生养料不断丰满自我。

何蕾提及自己写论文的动力和想法:“别人说的理由不能说服我,所以我就自己来阐释,去寻找能说服自己的答案。”大量资料的空缺和某些论文的含糊其辞使历史真实情况变得缥缈,为此她要付出大量精力和时间去研究解决问题,不过,何蕾坚信自己不会放弃,会在说服自己的路上一直走下去。谈及未来目标,何蕾表示并不想成为学术名家,只是想“当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简单而又直接的目标,仿佛是何蕾人生道路上的一颗明星,昭示着将至的一段熠熠生辉的未来。(学生记者成明聪 王明雪 吴雪晴 任静)